
实用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总六篇
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,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。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今年暑假,我在家里陆陆续续读了19本书。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:古代经典作品及相关阐述的书籍、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、怡情消遣的书籍。
阅读古代经典作品书籍,不仅可以让我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了解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思想和智慧,而且让我体会它们对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、治学治国的意义和价值。而专家和学者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精妙解读或阐述,无不体现出他们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人生阅历,也为我去解读经典作品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。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,不仅可以让我感受到前辈、名师对语文教育的无限热情、责任和自信,对学生真诚、无私、伟大的爱,也可以让我领略到他们因为有深厚的文化素养、道德学养和社会阅历而对教育能够作出自己独特、理性的判断,对文本作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解读,对课堂教学的驾轻就熟,而且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不足及努力进取的方向。而阅读怡情消遣的书籍,则可以让我放松神经,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。
朱熹老先生的《四书章句集注》(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)作为儒家经典作品,可以联系自身,联系社会,常读常新,可以让我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。
南怀瑾先生的《孟子旁通》一书对《孟子》的解读很精彩。作为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国学大师,南怀瑾自信洒脱,面对年轻人,采用通俗易懂和幽默风趣的语言,引经据典,触类旁通,解读孟子的为人、为学、政治主张以及给予现代人读书、做人、做事的启发。
辜鸿铭先生的《中国人的精神》一书能够让我看到近代史上一位哲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,对中国人的精神的辨证认识和分析。他广博的知识、严密的逻辑、通晓的事理、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在书中一览无遗。
骆玉明教授的《精读》一书在融通《世说新语》全书和广泛采纳前贤见解的基础上,通过13个专题考察魏晋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变迁、思想演进、文人心态及艺术趣味等情况。让我印象深刻和佩服的是,本书结构严谨完整,骆老师对文本解读非常细致深入,尤其是对人物风流的阐述很详尽深刻,独具特色。而《老庄随谈》一书,骆老师以冷静的智慧和诗性的笔触描摹出老庄的精彩境界和人生,文字十分简练、流畅,可读性很强。
刘强先生的《一种风流吾最爱——今读?人物篇》一书对人物的描述很生动,对人物的评价很精准,文字的表达很流畅幽默,可读性也很强。
黄玉峰老师的《教学生活得像个“人”:我的大语文教学》一书是对“大语文教学”的理解和宝贵的实践经验。我能够感受到他的“大爱”、“大智”、“大气”。我被他的“大语文”教学观以及执著进取、勤于笔耕、独立思考、真诚待学生的精神品质深深打动。
陈日亮老师的《如是我读——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》一书让我最欣赏和佩服的是他的以心契心、以文解文、以言传言的“三以”读法以及对文本深入、仔细、严谨的挖掘和充满个性的解读。
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英语是一门学语言的学科。通常情况下,刚开始,学生对这一学科都具有浓厚的兴趣,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,要求记忆的词汇量逐渐增大。大多学生在单词的记忆上都感觉很难,而且,有的学生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。针对英语教材设臵特点,如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?仔细阅读了《给教师的建议》中的部分章节,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触动。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因此,在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是我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。在教学中我常遵循以下的教学方法,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。
1、第一时间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用语。
初学英语时,学生都感到有一种神秘感,想尽快说一些英语。我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口语,尽快教会学生,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。如:Hello.Good morning.Good night.Thank you.Bye.Happy Birthday.等一些在电视或日常生活中能听到学到的英语。
2、以有趣的方式教学
在课堂英语教学,要使教学生动活泼,气氛热烈,就要形式多样。例如:教动物单词,可以通过动物的叫声引出各个单词,以孙悟空、唐老鸭、米老鼠等动画巩固单词,再形象地利用动物的动作,学生一边做动作,一边学习monkey,duck,mouse等单词,滑稽的动作表演引来学生一阵阵笑声。最后,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片把学生带到动物园,复习巩固单词。
3、多创造表演的机会
在新教材里,Lets talk. Les do.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表演,我就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说英语,或分组表演,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,又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。这种成就感使学生产生了自信心,一个人有了自信心,就能使自己不屈不挠地继续学习,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。
4、尽量帮助学生减压、多多创造成功机会
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,取决于学生能否获得成所以,利用多种方式,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,才能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,产生成功体验,从而激发形成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。对学们充满自信心,感觉英语没有什么了不起,自己一定能学好它,从而树立 起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。
5、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,使学生感觉英语学习不难。
英语的一大特点——词汇量大,要求记忆的内容多。通常的教学方法是,教师教读几遍,然后让学生读来背。有的学生经过不断的机械记忆,能够记住几个单词;可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读。照这样下去,学生会感觉学英语很难,这导致了大多学生不喜欢英语。对此,我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,更有利于学生掌握。即把全部学生分成几个小组,每一组里进行手拉手帮扶活动。首先,会读的同学帮助不会读的同学,让不会读的同学也变得会读。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交流,所以,记单词也有一定效果,而且还可用学过的单词说话。这样,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枯燥的词汇,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,有利于学生社会协作能力的培养。可是一星期三节英语课,学生上完课后根本没时间进行小组活动,多数时间都是用在写语文和数学作业中,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是根本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的。这也是我们
英语老师目前感到最头痛的事。
6、鼓励关照落后学生,共同完成教学任务
教学中我一方面指导和帮助较差学生,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学困生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。利用课间午休和托管时间帮助后进生学习基础知识,并协调好班主任和家长的工作,以利于自己工作的进行。
通过上课、辅导、观察,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,一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变换多种方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,二是学生学习英语一定要有好的习惯。学习 ……此处隐藏4339个字……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。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,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。从此刻起,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——捧起久违的名著,挤兑有限的时间,阅读文学的经典,享用人类的礼貌,期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。
另外书中《读名著竟成罪过》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:有个班主任介绍“思想工作经验”说,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,影响了学习,家长忧心如焚;经过她做思想工作,“该生改正了缺点,再也不看小说了”,之后成绩名列前茅云云。对此,作者的感受是“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”。读好书就如播种,学生要读,教师更就应读。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,多年不买一本书,这样谈何人格教育,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,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。说起文字阅读,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,旷世名著,这些人类礼貌的精华,就像是一盏盏礼貌之灯,长久地照耀着世界。那么,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十分经典的著作,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,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,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“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,而忧心忡忡”。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,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,一粒诚实的种子,一粒爱的种子,一粒正直的种子,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,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,滋养感知,潜移默化,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、高贵而美丽,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,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。
不可否认,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,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,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,能够说,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:家长,学生,老师,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,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,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,直逼人生,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,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,就凭这点,我完全能够说,只有站着的人,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。
“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,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。”读完《不跪着教书》,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。
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在实习之前,我迷茫过,压抑过。要成为一个老师,除了知识渊博,说话必会需要一定的魅力。但一直以来,我始终有个无法克服的缺点,在众人面前说话我常会紧张,或是声音颤抖,或是说话太快。因此越接近实习,我心里越紧张。到了实习动员大会上,我们院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,留给我很深的感受:实习,我们就是去失败的,去成功的。这句话让我释放了许多。
来到实习学校,见到穿着统一白色服装的学生,特别是第一天就听到一句很真挚的 老师好 ,我的心里已平稳了许多,很自然的,接受了另一个身份。也开始了这不同寻常的八个星期的有着双重身份的学习生活。
我任教初三级的美术。之前在学校的十节微格教学训练,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。
一、基础技能课。
第一堂课,我抱着敢死的心态,没有紧张。声音自我感觉也比较响亮,而且教的内容是基础技能课,这样的课堂仿佛有个形去抓,目的非常明确。我结合我的经验和初学者易犯的错误,分步骤去教。同学们的专注的眼神不断地给我动力和勇气,这让我感觉很实在。
但是,一个星期下来有五节的重复课,不同的班级,有不同的课堂反应,活跃或沉闷。这相当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根据课堂上的反应,我也做出相对的改变。一个星期下来我有了一个小总结:
1、声调表情是控制课堂气氛的方向盘。
2、别想着一节课你说完了就了事,那是完了你的事,别忽略了学生。
3、尽早摸索到学生的实际情况,如接受能力,学习美术兴趣等。
4、别老在简单的问题上搞太多花样。
5、学生喜欢实际例子的引导。
于是,接下来的时间,我以这几点去要求自己,在课堂上多了几分自然,也渐渐加强了随意发挥的能力。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学生作业之后,我才发现,原来批改作业的作用是如此的大。它让我更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。在面对学生的时候,让我有个底。在上课之前,评论分析同学们的作业,可以让课程分阶段性,更加系统性。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。
二、作品鉴赏课。
可以说鉴赏课是美术教育里面最难以把握的课堂,像水中月,雾里花,你知道她的美,却难以展现在学生面前。
在备课阶段,我尽量想象优美的语句,或搜索大师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,我把课堂尽量设成我的想像中那样完美。
而到了真正的课堂上,才发现以上准备的这些,需要你的语言艺术,你的真正的感受去感染学生。但我的感觉是,我像是把刚发现的新闻报告给观众听一样。我放不开,无论是动作,表情或是语调。每一节课,我的指导老师颜老师都全程跟踪。颜老师意见比较简短,她让我注意与学生互动,像这种课留多点时间让学生去说。还有声调没有控制好,整节课就平了。
我抓住这两个意见,反思。的确,几节课,我都上得比较吃力,想尽量带学生进入那个大师的崇高的艺术境界当中去。却没注意到学生的感受。就像前面总结的别忽略了学生。 接下来,我尝试让学生去说大师的故事,或是怎么欣赏大师的画。有一个男同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,他把达芬奇的画模糊地总结了一下,虽然听起来有点稚气,但着实让我产生了点小佩服,课堂气氛也比较好,那是从他们理解的世界出发,比较容易带动同学。课堂气氛也比较好。我也更加注意了什么时候用什么声调,适当停顿或留个空白,会让课堂更富有节奏感。
几节课下来,我多了点体会和一些思考。
1、课堂就像匹野马,需要你的点点积累去慢慢驯服。
2、要想去感染学生,你必须要有真实的感受。
3、教好美术,需要一种情感,这种情感包括你对艺术不断的探索,还有对学生的一份爱心,守护学生的天性并加以引导。
4、把你对学生的爱融入到你对艺术的热爱。这样你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上升。
三、手工制作课。
最后的一个星期是手工制作课,主要让同学们制作和设计家具模型因为前面的许多挫折,我很早就为这个课做好准备,我努力回想我在初中时对美术课的期望,和那个时候对房子装扮的一些幻想。搜索了大量而又精美的手工制作,我也事先做好了几个范品。我也想着让音乐融进美术课堂,音乐美术本相通。有些音乐就是有种无形的力量,激发着人的情感。
在真正的课堂上,效果都不错。我把初中时的一些幻想陈述或转为提问放在导入部分。这给课堂起了个很好的展开,在展示样品时,同学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,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。在同学们的制作过程当中,我慢慢推放原先准备好的一首节奏轻松的钢琴曲,没有人发问我为什么播放音乐,我也没故意说明。整个课堂情境,轻松流畅。师生能得到较好的交流上完这个课以后,我发现和同学们的感情更亲切了。一部分同学的作品都不错。看着她们的作品,我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。
艺术是一种语言,艺术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奥秘。在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:必须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,尽全力、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生对生活的感受,讲方法、抓契机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情感,丰富生活、陶冶情操,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,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
文档为doc格式
【教师读书心得体会】相关文章:Copyright © 2025 精品心得网 www.gdzpds.com 版权所有